一度火爆的植物照明,降温了。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研究,受惠于各国政策推动以及北美医疗和娱乐大麻种植市场批量导入LED植物照明设备,激励2020年全球植物照明LED市场呈现爆发性成长,产值达3.01亿美元,年增57%。此波成长动能延续到2021年上半年,从芯片到封装到终端,LED植物照明相关厂商在2021年上半年营收皆有亮眼成绩。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植物照明市场遇冷,部分LED植物照明厂商开始减缓生产计划和物料备货力道。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2年,植物照明市场有起色了吗?植物照明到底是一时的风口,还是长期的趋势?
需求“冷门”,植物照明发展受阻
从需求端来看,植物照明其实是一个“冷门”的生意。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作物类型“冷门”。尽管目前植物照明产品的应用已广泛覆盖了蔬菜、瓜果、药草、花卉、动植物养殖、观赏类等各类品种,但植物照明在除工业大麻外的其他种植领域并未形成规模化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植物照明的市场规模深受政策的影响——2021年第三季,在缺芯(电源驱动IC)、海运船期两大外因之余,北美对室内大麻非法种植户的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终端产品的出货表现。
二是应用场景“冷门”。目前,终端种植商对LED植物照明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使用LED植物照明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但LED植物照明目前仍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1.成本。LED植物照明的一次性投入较高,且后期运营中,电费将成为终端种植商支出占比中无法忽视的一环,短期成本的增加与长期效益的释放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终端种植商面前最主要的顾虑。
2.作物质量。LED植物照明的使用对于作物而言,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的提升。以生菜为例,就目前的研究水平而言,植物工厂生产的生菜水分含量过高,且营养成分偏低。
3.智能化程度。包括光源、空气环境、营养液、植物生长情况等,植物照明对智能调控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不管是在国际或是在国内,不管是在温室大棚或是在植物工厂,LED植物照明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现有设施仍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参与作业,而这也间接提升了LED植物照明的投资成本。
基于此,植物照明在国内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气候恶劣的地区,如边防部队驻扎地、沙漠地区,以及需要搭建植物景观的场所、家庭种植场景等。
总而言之,植物照明成为农业生产常态还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