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幸福的起点来源于生活 ,而不是盲目追求奢华
famous lighting专注于感动您的生活,照亮您的每一个角落
THE STARTING POINT FOR HAPPINESS FROM LIFE, NOT THE BLIND PURSUIT OF
LUXURY.IMPLYMITHAI FOCUS ON MOVING YOUR LIFE, TO ILLUMINATE EVERY CORNER OF YOUR
新闻动态
Dynamic newsThe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2年的照明出口能否再现盛况?!
来源: | 作者:energy-100 | 发布时间: 2022-03-14 | 105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中国照明行业行业共完成出口总额654.7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24.50%。在防疫经济,智能便捷的生活需求的带动下,智能照明、健康照明、植物照明等品类在海外市场大放光彩,但与此同时,光源产品也面临着已触及天花板的增长困境。(详情请回顾《总计654.70亿美元!哪些照明产品引爆海外市场?!》)对此,下文将详细解读2021年中国照明出口所面临的六大问题,并对2022年照明出口市场作出展望。

面临问题

       2021年,照明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材料猛涨、芯片紧缺、运费暴涨、汇率波动、能源限制、国内疫情散发等

1材料与芯片

      上游原料价格波动本是受大宗商品带动的周期性事件,却在疫情这一突发介入因素的搅动下放大了影响,生产的预期节奏和决策逻辑被彻底打乱,造成了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阶段性和结构性供需失衡。致使IC芯片、MCU、MOS管、整流桥、铝基板、PCB、被动元件、塑件、纸品等制造业供应链上几乎所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缺货。

2物流

     2020年四季度以来,疫情造成了全球制造业需求的先抑后扬,大量货物堆积叠加港口效率降低,使得国际航运业爆舱缺柜且价格暴涨的情况较为普遍。而海运费暴涨对出口的直接影响主要在于延迟交付。绝大部分照明厂商报价是FOB,并不需要考虑海运费涨价的直接影响,甚至会在部分订单上将海运费直接单列,以规避海运这个不可控因素。

3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20年高点的7.2一度升值到6.3,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也是2020年出口厂商利润损失的主要来源,2021年情况则相对好转。但未来的汇率波动也将一直是影响照明出口的一大变量。

4能源

      2021年四季度,大规模限电开始开始席卷全国制造业,本轮针对工业用电的限制可谓波及范围广,突发性强,执行力度大,特别是江浙闽粤等制造业用电大省更是重拳出击,对所辖企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电停产措施,因而对相当数量的照明企业的供应链衔接、物流效率、产能交付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本轮全国性拉闸限电的主要原因在于:

1、本质上是缺煤少电。近年来国内能源转型,从主要是火电向风电水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但新能源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而火电扩张受限;制造业繁荣使得用电需求增长,叠加煤炭价格暴涨,洗煤成本高企,终端电费却关乎国计民生上浮受限,属于“市场煤,计划电”,造成电企亏损运营,最终导致火电产能不足。

2、部分地方突击完成能耗双控指标。所谓能耗双控,就是既要能源利用率高,又要严格控制消耗量,此举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部分地方管理者未能未雨绸缪,但为了应对国家的硬性指标,突击完成年度碳排放任务,从而对属地工业生产部门进行简单粗暴一刀切式的拉闸限电。

3、压减低端和过剩产能。疫情下全球制造业需求向复工复产领先的中国集中,但在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上游原材料大幅提价,海运费暴涨,汇率波动等因素造成了制造业利润被大大的状况。此次拉闸限电也是主动压减低端产能过剩产能的手段,敦促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照明产业进入后LED时代,随着LED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行业红利已接近天花板,全行业增速逐年收窄,以智能化健康化绿色低碳照明系统为主导方向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5人工与土地

      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刚性上升以及结构性短缺凸显,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照明制造业发达地区,突出的是招工难和土地贵。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十年前减少了3000万,而比之去到工厂从事制造业,新一代劳动力更青睐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快递、外卖等服务业,这也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普遍问题。由此为数众多的照明企业也衍生出“双中心模式”,即总部、研发、销售等业务中心继续留存于东南沿海,而制造中心则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6疫情

      作为全球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坚守“动态清零”政策的中国在2021年主要挑战仍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但百密一疏,国内局部散发疫情仍时有发生,扬州、厦门、绍兴、杭州、深圳、东莞、中山等照明产业集聚区在2021年先后遭遇疫情,各地应对疫情的封控政策对当地照明企业的产能和物流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之,如果说2020年出口厂商的利润主要损失在汇率上,那么2021年出口厂商的利润则大多是被上游成本叠加所挤占,同时还要应对拉闸限电和散发疫情对产能的影响,这就是制造业数据繁荣背后的辛酸。

                                                                                     2022展望

     2022年,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照明行业出口也概莫能外。

1需求收缩

1、外需承受下行压力新冠疫情既重创了世界经济,又打击了全球供应链,致使市场增量下降。2022年,大幅宽松了两年的全球货币政策将很大可能走向终结并步入新一轮紧缩周期,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大增,外需仍会承受全球经济低迷所带来的较大下行压力。

2、防疫和宅经济相关产品需求高增长较难长期维持2021年科研、医疗用灯和紫外线灯等防疫抗疫相关照明产品以及宅经济相关的植物灯、灯丝灯等产品出口比之2020年均已有所回落,对整体出口的提振作用有所下降。相关产品的出口与海外疫情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预期2022年各国对疫情相关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减弱。

3、超量库存将抑制新订单采购2021年,海外客户基于对未来走势预判提前并超量下单抢占中国供应商产能和物料,加之物流周转效率低下,造成产品库存高企,消化库存的周期长短将影响其对2022年新订单的采购意愿。

4、转移替代效应的可持续性不强未来随着其他工业国对疫情控无可控进而选择共存,并逐步复工复产,相关供给能力逐渐恢复,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转移替代效应减弱将不可避免,出口市场份额也会回归至正常时期的水平,进而弱化对总体出口增长的支撑。

2供给冲击

      照明制造业在供给侧长期面临中国制造业的共性问题,即材料、物流、人工、土地、能源等各项成本的刚性上升,过高的生产成本叠加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低价竞争,也一再加大照明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还需要应对能耗双控压力、汇率剧烈波动、国内散发疫情持续所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另外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中国照明供应链外溢风险未来依旧长期存在。在疫情前的运行体系中,全球化的供应链主要讲求性价比和高效,未来将演变至供应链安全第一,兼顾效率。而照明行业的国际供应链模式未来将很可能奉行“中国+1”的模式,部分照明订单将不可避免的分流至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

3预期转弱

       大疫之年,全球供应链遭遇重创,主要经济体均扩张了货币与财政,也加剧了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债务风险。照明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增多,且后疫情时代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也呈现非均衡态势。

       偏于悲观的预期,加大了需求端收缩的幅度,也放大了供给侧观望的情绪,致使相关出口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和资产负债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外部需求的修复进程。而全球疫情走向、世界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等变量交织,也给相关出口企业的决策和规划带来诸多困难。

       展望2022年中国照明行业出口前景,既有2021年末西方32国取消对华贸易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的利空,也有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所带来的利好。

      结合上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考虑2021年出口高增所带来的高对比基数,以及近期大宗商品回落弱化了价格因素,照明出口将很难重现2021年的盛况,预计2022全年出口额将会实现个位数小幅增长,不排除个别月份负增长的可能性。